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老人書」,以宏觀的視角深入淺出探討老人議題,環顧古往今來不同文化對待老人的態度,深入探索現代老人的焦慮與無奈,檢視全球化的浪潮對老人的衝擊,剖析各國政府的老人政策。全書以議論、說明、訪談、分析,交錯穿插,夾敘夾議,夾情夾理,帶領讀者探看垂老的世界,思考老化的問題。

名人推薦

  《看見垂老的世界》讓我們看見人間的不公平不公義,好像出生在不同國家,命運自然就不同,而老年是否快樂更是和出生的國度有密切的關聯,這是以全球的角度來看。相比之下,臺灣的長者雖然也有其困境,但我們是非常幸運的國家,臺灣的長者追求的後青春一如我的新書《與快樂共老:15個活出自我的後青春提案》一樣,可以在活出自我上,讓自己的黃金歲月呈現一片燦爛光明,讓生命以階梯的方式達到最高點,我們當真該感恩卻也同情那麼多老年人在其他國度的垂危掙扎。--丘引(自助旅行親子作家)

  一本讓您了解世界各國對老化態度的書,
  帶您與自己老化做對話
  值得您細細品味與思索,
  生命該如何面對老化。--吳玉琴(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

  《看見垂老的世界》點出許多長者的困境與環境的挑戰,台灣在2025年將成為超高齡社會,須強調長者在社會的功能及提供支持性的環境使之健康快樂的安享晚年,此外,也需針對下一個世代的新老人創造更適合生活的社會,我們要讓新世代長者超越現有社會對於老人的概念框架,讓社會邁向「無齡生活」(Living Agelessly)。--陳亮恭醫師(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作者以記者背景,從多面向的角度來闡述全球老年化的醫學、人文、社會經濟等等問題;用故事描述,取代數字和圖表,用人性的觀點取代科學論述,更貼近人心,可讀性更高。--葉金川(慈濟大學公共衛生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Jeremy Seabrook


  出生於英國北安普頓(Northampton),劍橋大學畢業。曾任教師、社工、記者、劇作家。著作頗豐,特別關注社會和經濟的公平正義,以及經濟發展和生態平衡的關係,作品常見於《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衛報》(The Guardian)、《泰晤士報》(The Times)、《獨立報》(The Independent)等。出版書籍多達40餘本,包括The Unprivileged(1967)、The No-Nonsense Guide to Class, Caste & Hierarchies(2003,中譯版:《階級:揭穿社會標籤迷思》),最新作品為The Uses Of Adversity(2014)、The Song of the Shirt(2014)。

譯者簡介

周素鳳


  曾任台北科技大學應用英文系副教授。譯作包括:《親密關係的轉變》(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 Sexuality, Love and Eroticism in Modern ocieties)(Anthony Giddens著,巨流,2001)、《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 An Introduction)(John Storey著,與李根芳合譯,巨流,2003)、《後殖民主義:歷史的導引》(Postcolonialism: An Historical Introduction)(Robert J.C. Young著,與陳巨擘合譯,巨流,2006)。

目錄

謝辭
推薦序 丘引:但願垂老也可以與快樂共老
推薦序 陳亮恭:垂老的世界,無齡的生活
譯序:一本不一樣的老人書
引言
「老年」面面觀
老人的地位
人類壽命與全球化
替換舊世代
年齡歧視
年輕移民
誰是老人
老年人口的成本
人口補充
西方及其他各地

第一章
老化議題的四個面向
變老
社會如何對待老人
富裕國家的老人
貧窮國家的老人

第二章
人口老化與社會發展
老人就業
個別例證
工作—至死方休
非洲:削減的壽命
老人的負擔
能促型國家
英國的年金危機
國家縮手

第三章
守寡
巫術與老婦
回憶⋯⋯
⋯⋯以及遺忘
老年人與性
年老與性少數族群
「這已經不是我的世界了」
貧困的老年
老年和創傷社會

第四章
老化的世界:北半球與南半球
美國
中國
寮國
越南
南非
德國的案例

第五章
活躍老化
老人怎麼轉變了?
領養老金的人、退休的人
老年受虐
針對老人的犯罪
垂老的世界
垂老的文化

第六章
結論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7325037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本書分類:> > >

內容連載

「老年」面面觀

長久以來,世界各地回應「老年」的方式大有不同,有些甚至是南轅北轍,相互矛盾,究其因由,「老年」本身就是含糊的概念。「變老」可被視為是成熟、完滿的階段,也可被當成是身體老化,權力漸失的時刻。人類社會累積許許多多不同的方式來應付這個經驗——基本上我們一直以為那是別人的經驗,直到發現「老年」終於追上我們。

對於不願意事先預想老化所帶來的種種衰退,也不想未雨綢繆,人們總是有理由來塘塞。通常大家對於老化這件事都是採取逃避和否認的心態:「等時候到了,我再來煩惱」、「我不會活那麼久啦」、「我深信人應當活在當下」。我們幾乎無法想像自己會變老,一定要老到臨頭才肯面對。有些人把老年想成是一段靜如止水的時光;也有人一想到老年盡是恐懼的聯想,認為人老了就像是逼近懸崖邊緣,再跨一步就是死亡即永生的世界。這些想法其實都是便宜行事,只是想讓年輕的我們遠離自己終將面對的命運。

人類有歷史記載以來,老人一向屬於稀有類,絕大多數人在我們今日認為的中年就已經辭世。英國在1901 年的時候,超過60 歲以上的人口只占8%,到了1941 年已經增加到14%,1991 年上升到20%。今日,老人的數量與日俱增,但他們覺得被視若無睹,覺得自己如果不是被看成是地景的一部分,就是被視為人行道上的障礙物,妨礙了快速的生活節奏,耽誤了人們行色匆匆的步伐。老人占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但是誠如一位住在北倫敦的老婦人所言:「你就像透明體般,大家根本無視於你的存在。如果你是老人又是女性,你在別人眼中的無形是雙倍的。其實老人還沒死就已經像是鬼魂了。」

現代社會使「老年」這個古老的謎團以及它所代表的意義,產生了史無前例的變化。2002 年的時候,英國60 歲以上的老人首度超過16 歲以下的人口,照理說,在一個民主國家,這樣的數字應該代表了老人享有較大權力。
 

 

 

 

文|奶寶育兒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教育自古重之,古代父母催促孩子讀書是為了出仕,而年輕一輩也以居廟堂之上、協理朝政為理想。 現代父母催促孩子讀書是為了生活,內心有丘壑、有文化,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獲取更高的報酬。 然而,家長都知道孩子多讀書對未來有好處,但大部分都被現實所打敗。 我給孩子買了那麼多書,最後都只能擺在那裡落灰,甚至有的孩子都沒翻開過。我辛辛苦苦工作,不過是希望他以後有出息、過得好,可孩子一看書就犯困,實在是沒辦法,也許他壓根就不是那塊讀書的料吧。 這樣的吐槽尤其多,最開始家長們都是抱著美好的想法給孩子做閱讀啟蒙的,可最終的結果也只能讓他們暗自無奈,乾脆自我安慰道:沒準等上學了,有老師管著,孩子就讀書了。 父母這樣的想法,便是對孩子最大的誤解,小時候每個孩子的求知慾望都很強,會跟在爸爸媽媽屁股後面問問題,剛開始接觸書本,也會表現出極大的好奇。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漸漸不愛閱讀了呢?並非沒天分,這個鍋其實應該由家長來背。 01為何孩子不願意閱讀? 1)父母本身不讀書 青島教育局曾經做過一份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父母是否讀書,與孩子的閱讀興趣存在極大關係,50.4%~71.3%的家長在家有閱讀習慣,而他們的孩子語文成績通常也比較好,比父母在家從不閱讀的孩子平均高出30.45分。 畢竟幼兒時期,孩子成就動機的形成與他們成長環境中接受到的文化有關,而這需要家長來創造。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挺有道理的:家庭教育中最悲哀的事,當屬父母自己不讀書,卻拚命要求孩子讀書。 2)父母眼光太短淺 家長們可以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不是在潛意識中把閱讀當成了教孩子識字的方式,總認為孩子讀完後要認識幾個字才能算有所收穫。 這其實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原本繪本中能吸引孩子的有趣故事,愣是變成了識字小課堂。之後需要閱讀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的興趣早已被自己這種錯誤的教育扼殺在搖籃里了。 因為孩子一拿起書本,就想起那種枯燥、機械的識字體驗,犯困也是意料之中。 這其實是家長缺乏閱讀策略的一種表現,雖說初衷是希望閱讀給孩子帶來知識儲備,對將來的學習有幫助,但太過功利且超前的教育,對孩子來說只能是有害無益。 可以說,家長的這種心理屬於「短期功利主義」,自然也容易導致孩子陷入短期發展的困境,長遠來看反倒不合適。 事實上,「好學」比「學好」更重要,家長保留下孩子閱讀的興趣,之後學好的可能性會更大。 3)期待孩子獨立閱讀 很多家長認為閱讀是孩子自己的事,買來書他願意看自然就翻開看了。 英國兒童文學家錢伯斯,曾在他所寫的《告訴我——孩子、閱讀和談話》一書中,提出了「閱讀循環圈」的概念。 在他的理念中,一次成功的閱讀是由4個活動組成的,只有形成循環圈,才能產生螺旋上升的力量,讓孩子在閱讀中有所收穫。 光看圖就會發現,有能力的成人閱讀者,是提高孩子閱讀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環。 對於不識字的孩子來說,讓他們自覺地拿起一本書閱讀非常困難。 2003年,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者在對幼兒園小朋友進行調查時也發現,家長帶著孩子進行互動的親子閱讀方式,要比直接給孩子一堆書以及什麼都不做的效果好得多。 這樣的原理,也被稱作「浸入式語言學習」,而家長就是帶孩子浸入到閱讀之中的引路人。 4)書籍選擇不當 家長在給孩子選擇書本時,也存在一種功利性,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拿一本會讓孩子學習到更多內容的書。 事實上,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知識面越廣越有深度的書籍越好。精讀書籍太多,容易讓孩子感覺無趣,產生畏難心理,有時一些泛讀讀物會讓孩子覺得更輕鬆。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有一拿起書就犯困的表現,多半是家長犯了以上錯誤。 相比必須讓孩子從閱讀中學到多少東西這樣的功利心而言,培養和保持孩子的閱讀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02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生活中的具體建議 1)自我成長 儘管父母的工作都非常忙,但想讓孩子擁有更好的閱讀理解能力,自己必須先做出榜樣行為。 有得必有舍,真正在這上面花費時間,每天拿起書看一看,不僅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也會給自己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何樂而不為呢? 2)摒棄偏見,佛系一點 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前面已經說過,保留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比他識多少字,記得多少個故事都重要。 因此,家長首先要放平心態,帶孩子閱讀時首先注重過程,而後才是結果。 選擇書籍時也要摒棄掉所謂的功利心,帶孩子一起去圖書館或書店選擇,看封面或翻開瞧一瞧,孩子真有興趣再買回家。 除了繪本之外,還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適當選擇一些非虛構讀物,這樣更有利於科學思維的培養,並為以後的學習打基礎。 比如孩子看動畫片,對其中的太空感興趣,家長就可以購買講解相關知識的兒童讀物。 03親子閱讀中,我的兩個建議 1)有意識地培養閱讀層次 前文提到過,帶孩子閱讀最重要的因素是互動,因此家長可以通過自己的思維,引導孩子達到更高的閱讀境界。 閱讀中有4個層次,分別為第1層——激發閱讀興趣;第2層——培養閱讀能力;第3層——加強思考意識;第4層——學以致用。 比如給孩子讀《鱷魚怕怕,牙醫怕怕》這一繪本,家長可以先用生活中的故事或封面勾起孩子的興趣,而後多引導孩子看圖,配合讀的文字相對照,潛移默化地提高閱讀能力。 這本書講的故事主要是鱷魚害怕看牙醫,而牙醫給鱷魚拔牙也十分驚恐。 因此,讀完後家長可以問孩子:鱷魚到底怕牙醫什麼?牙醫又為什麼害怕鱷魚? 最後的學以致用是什麼呢?家長可以幫孩子做總結,讓他通過這個故事延展到自身,比如不刷牙,牙齒就可能生病,也要去看牙醫。 2)和孩子聊書 所謂聊書,顧名思義,指的就是父母生活中跟孩子聊起書中的內容情節以及感想。 畢竟有時孩子看一本書看就看完了,卻沒有真正進入到腦海中,更別說與現實對應起來了。 而採用「聊書」的方式,就能幫孩子加深理解和印象,並且當這些情節真正與現實聯合在一起的時候,也能引發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帶孩子在小區樓下散步,碰見一條小狗在前面走,尾巴不停搖晃著,如同風中的一朵蒲公英。 這時孩子說道:「媽媽,你看,前面這隻小狗的尾巴甩得滴溜溜!」 當時聽見這句話,心中湧上一股感動,因為這來自於我帶他讀過的《花牛歌》,這說明他真正記到腦子裡去了。 因此,生活中父母如果看到一些和書本有關的內容,一定要將這些碎片與書本聯繫起來,和孩子聊聊,這比生搬硬套、讓孩子複習要好得多。 閱讀最重要的是順其自然、隨心而發,只要家長避開教育中的四大坑,多用閱讀層次、聊書這樣的技巧,我想孩子獨立閱讀將不遠矣。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DnMELnJ.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7428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北屯剪壞頭髮修復專業染髮燙髮髮廊東勢齊耳瀏海短髮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新社復古卷燙髮推薦髮廊推薦染髮店霧峰韓系明星髮型風格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台中齊耳瀏海短髮推薦染髮髮廊 新社油頭的露額側分髮型推薦染髮髮廊 台中在地推薦染髮技術很好的髮廊台中東區英倫油頭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南屯中分直長髮推薦髮廊 PTT推薦的台中護髮染髮燙髮推薦霧峰精油養護護髮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一中商圈推薦剪髮推薦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韓式氣墊燙台中燙髮推薦台中西區不經意微捲髮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后里霧感染髮 台中北區美髮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優質好物大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